王阳明相关论文
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高峰。这里的道德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用语,王阳明的道德哲学包含作为本体以及德性基础的“道”......
《尚书》中的“惟圣罔念作狂,惟狂克念作圣”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“狂”与“圣”之间的分野,宋代以降屡有对“狂”“圣”分野......
有别于程朱一脉的“圣人无过”论,阳明明确提出“圣人有过”。与此同时阳明又隐隐传达出“圣人无过”之意向,使得阳明的圣人形象存在......
明代白银货币化—市场经济的萌发,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。这一历史进程的突出特点,是社会主体农民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过程,也......
吕柟乃明代与王阳明中分其盛的关学集大成者,以"取法程朱、辨乎阳明"为宗旨对《孟子》展开创造性诠释。在理(性)气关系上,他反对张......
王阳明心学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理想人格。王阳明继承了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论述与规定,对君子人格的内容与特质进行了发展和丰富。......
“诚”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,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中产生,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。从生命现象学的视域来看,对象性的观察......
王阳明对“何思何虑”的解读以程朱之学为背景,认为圣人无需思虑的原因是其能够去除思虑之私心、顺应万物自然之理并体悟天理。通过......
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有两重向度:就本体而言是复良知本体;就工夫而言是率良知而行。王艮则将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发展为“良知致”:......
赣南地处赣闽粤湘四省交界地带,历史上就是一个动荡之地,盗匪横行,土客冲突严重,社会秩序混乱。虽经明代王阳明治理南赣,施行教化,......
心学诞生于黔地,得益于贵州的山水、人文与社会思潮,而黔学也在王阳明心性、行为与思想的转变影响下得以初步形成。黔学最初的使命即......
在中国历史上,除孔子外,很少有学者走进小说中,王阳明因其自身的传奇性色彩及关涉领域的广泛性,成为明清小说的书写对象。因应朝廷对王......
王阳明继承并发挥了孟子的良知思想,并把"良知"概念上升到最高的哲学范畴,建构了体大思精的心学体系。"致良知"是王阳明一生学......
作为中国儒家思想重镇和宋明理学的翘楚,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出现并迅速传播,在士林诸生和广大民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,成为当时的......
王阳明易学思想文本内容不多,目前学界已有论文对文本的运用重复率较高。鉴于有学者指出笔者1998年的论文没有把“良知即是易”加以......
脱贫攻坚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,全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,但是随着后续扶贫政策和补贴力度逐渐减小,乡村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问题。乡村扶贫......
师生交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态之一。王阳明师徒交游活动体现出对知识、真理与良知的敬畏,师生交游形成的成长共同体具有经历共......
王阳明极大地推动了书院教育的发展,书院教育反过来也为阳明心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。王阳明的书院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立志、勤学、......
王阳明一生为学与朱子学相伴。《朱子晚年定论》作为王阳明学习与研究朱子学心得的记录,凝结着阳明继承朱子理学内容的心血;同时,它也......
王阳明《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》在《王文成公全书》和《王阳明全集》中均编次于卷二十九《续编四》与魏五松唱和作品之间,创作时间有......
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王阳明重要的思想主张,充实着阳明心学的体系,但是不少学者就二者关系提出了疑问并进行了探讨。有学者认为王阳......
现代心理疏导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领域,都已成为心理学的热点。阳明心学“致良知”“知行合一”等人性至善美德中所蕴含的积极心理......
《拔本塞源论》作为王阳明晚年的重要著述之一,其包含了“万物一体”“圣人之学”“理欲之辩”等重要思想。而其中对理欲关系的阐释......
随着媒介技术的融合及不断发展,王阳明的形象在跨媒介叙事和传播过程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拓展,《百家讲坛》、纪录片《王阳明》、《典......
王阳明的礼学思想具有明显的“以心释礼”特征。在阳明看来,“克己”不仅仅是克除私己,而是要把握由“真己”出发的“为己”;“复礼”......
阳明哲学中君子意象的塑造,体现在君子之道、君子之学、君子之仕等方面。君子之学以诚意为主,诚意又内蕴于良知学之中,表明君子之学与......
王阳明气化思想与“心物一体”之旨相通:心物融通一体即呈现为一气之流行。因此,“气”的实情指“心气一体”清明和善的生生存在,并具......
阳明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所论“立志” “勤学”“改过”“责善”四则,是以构成其“致良知”学说的心即理说、知行合一论以及万物一......
陆九渊开宗心学明显受到了程颢思想的影响,但“破后而立”,通过对“格物致知”的发展性诠释,开启了由“理本”向“心本”演化的道路,将......
道统论是王阳明良知学的重要内容。阳明道统论以“精一之传”为宗旨,阳明认为此道始于尧舜禹之十六字心法,经孔颜(孟)仁学、周程道学而......
毛泽东的《实践论》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线索,对实践的涵义和内容、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......
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,开展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.王阳明”知行合一”思想是中华优秀传......
阳明学东传日本曾受到朝鲜朱子学——”退溪学”创始人李退溪及其门人的推动.李退溪对阳明心学是持批判态度的,但在心性论、工夫论......
作为阳明高弟,陆原静素以喜好修养工夫为人所熟知。《传习录》收陆原静的问学内容,较为清晰地展现其从博学、养生到致良知的学思转......
“尊德性”与“道问学”之间何者在先是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争论的焦点,其中亦蕴含着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关系问题。在阳明心学中,......
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,我国学校式的教育状态下,依然存在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已经养成空腹高心的习惯,踏入社会成为“书呆子”、“高等......